宇宙 138 亿年,为何可观测直径能到 930 亿光年?
要解开这个谜题,首先得区分两个关键概念:138 亿年是宇宙的 “时间年龄”,指从大爆炸到现在的时长;930 亿光年是可观测宇宙的 “空间直径”,指我们能接收到光信号的最远边界。二者看似矛盾,核心原因是 “光在传播时,承载它的时空一直在变大”。
要解开这个谜题,首先得区分两个关键概念:138 亿年是宇宙的 “时间年龄”,指从大爆炸到现在的时长;930 亿光年是可观测宇宙的 “空间直径”,指我们能接收到光信号的最远边界。二者看似矛盾,核心原因是 “光在传播时,承载它的时空一直在变大”。
其实,这个问题的核心,首先要区分 “可观测宇宙” 与 “宇宙本身”—— 前者是人类认知的 “视野边界”,后者才是宇宙的真实全貌,而 “外面是什么” 的答案,正藏在两者的差异里。
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我们能够知道,我们的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,当时有一颗奇点发生了爆炸,奇点是一个质量无限大、能量无限大、热量无限大、密度无限大、体积无限小的点,这个点爆炸以后,我们的宇宙快速的向四周膨胀,经过138亿年的时间,宇宙才膨胀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,
若按日常思维推导,光在 138 亿年里走过的距离应是 138 亿光年,宇宙直径最多不过 276 亿光年(以地球为中心向两端延伸),但实际观测结果却远超这个数值。解开这个谜题的关键,在于理解宇宙的 “膨胀特性”—— 它不是光在固定空间中 “跑” 出了超远距离,而
第一站月球,这是人类踏足过的唯一地外天体,距离我们约38万公里,早在1969年,宇航员就在那片寂静的、覆盖着灰色尘埃的表面上,留下了“个人的一小步,人类的一大步”,从月球回望,地球是一个蓝白相间的、充满生命活力的脆弱弹珠。